第一健康网

半夜被关节疼痛惊醒,当心痛风发作!这3大误区千万别犯,会导致肾病!

2020-06-15 09:43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527

     

一、患者表现

           

痛风是急诊科及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习惯明显改变,大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体内尿酸水平大幅上升,长期的高尿酸会导致痛风发作频率明显增加。

           

痛风发作常在深夜出现,患者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

           

痛风发作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 5% 。但近几年,发作年龄明显提前了,据统计,急诊科接诊的青少年痛风患者并非少见。

           

痛风好发于单个关节,其中以足部第一趾跖关节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 80% ~ 90% 。其次为跗跖关节及踝关节。其他关节相对少见。

           

单纯痛风发作往往伴有不适当的饮食史,痛风发作前往往有明确的高嘌呤食物摄入史。部分患者对特定的食物敏感,而这些食物并非含嘌呤很高的食物。

           

痛风的症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一阶段即前期:又称高尿酸血症期,患者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只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二阶段即早期:痛风症状表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症状消失后关节会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是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期。

           

三阶段即中期:由于急性发作的反复出现造成的,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损伤,使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形成。

           

可形成皮下痛风石、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

           

四阶段即晚期:会有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显现,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破溃会出现白色尿盐结晶。

           

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尿酸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高尿酸血症是因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过少所致。

           

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 420 毫摩尔/升,女性高于 360 毫摩尔/升,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危害很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虽然血中尿酸值轻度或偶然增高不会引起痛风、结石及关节炎。

           

但若长期过高,尿酸盐在机体的软骨、关节处沉积下来造成损害,便会产生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 5 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越大。

           

高尿酸刺激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可作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尿酸血症可破坏胰腺 β 细胞功能而诱发糖尿病。

           

大量尿酸长期从肾小管通过,形成尿酸结晶、结石沉积于肾脏,造成痛风性肾病,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

           

高尿酸血症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 原发性

           

酶及代谢缺陷:见于 PRPP 合成酶活性增加或 HGPRT 部分或全部缺乏,均使尿酸产生过多,为性连锁遗传,不足 1%;

           

原因不明:主要指原因不明的肾脏排泄减少和原因不明的尿酸产生过多,为多基因遗传。

           

2. 继发性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尿酸产生增加,如糖原贮积症 Ⅰ 型等;

           

核酸转换增加,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放、化疗后,危重病人,慢性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骨髓或淋巴增生病等;

           

嘌呤摄入增加:饮酒及食用高嘌呤食物;

           

肾清除减少:如药物、中毒或内源性代谢产物如酮体、乳酸等因素使尿酸排泄受抑和吸收增加。

           

多见于伴发慢件肾炎、高血压、脱水、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铅和铍中毒、服用袢利尿剂以及胰岛素抵抗等。

           

二、处理方法

           

一旦痛风发作,出现关节剧痛及红肿,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建议立即到医院治疗。

           

医院在检查血尿酸水平后,一般给予止痛治疗,在急性期一般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为主,有时会加用少量激素加强抑制炎症反应。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

           

常用药物如下:

           

抑制尿酸生成药: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促尿酸排泄药: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

           

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碱性药物: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 pH 值,使之保持在 6.5 左右。

           

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三、常见误区

           

1、盲目的服药

           

大量服用尿酸类药物,不但起不到控制尿酸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药物刺激痛风病发作。甚至会导致痛风性肾病发生。

           

2、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抗感染药物,如果不伴有感染,是没有必要及指征使用抗生素的。

           

3、用药不谨慎

           

很多痛风患者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伤,而部分药物是具有肾功能损害的。盲目使用会加重肾功能损害。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健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