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网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全年诊疗人次超87亿

2020-06-15 09:4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574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6日发布动态

           

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期望寿命又称平均期望寿命,指0岁时的预期寿命。一般用“岁”表示。即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经活到X岁年龄的人们平均还有可能继续存活的年岁数。

           

“健康期望寿命”是一个相对数据,估算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这一数据是基于现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状况。

           

在西方发达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仅差10岁左右。根据此前北京市发布的全国首份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报告,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之间差20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10年。报告中,北京市18岁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40.17剩余年,男性为43.40剩余年,女性为38.06剩余年,即一名18岁的北京人,预期在健康状态下平均只活到58岁。

           

王陇德院士2018年11月4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建国初期,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目前已上升到76岁。以往评价健康的主要指标是期望寿命。现在,我国期望寿命得以延长,但能不能活得健康、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此外,《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比2018年增加0.2次。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健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