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五年成效显著 专家共话“乡村科学教育”未来发展之路
1月29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共同主办、科技日报社支持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实施五周年总结大会在北京中国科学会堂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武向平,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河南、云南、甘肃、贵州等省教育厅关工委负责人,以及相关科普专家、项目受益学校师生代表、科技企业代表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对“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实施五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享,就如何打造多元主体、多元场景、多元主题等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卫国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平台和资源优势,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科学教育公益项目。与中国平安联手从2019年实施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帮助青少年提升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享受科学体验,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
他指出,跨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发展科学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通过深化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更好地引领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志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敢奋斗者。要立足新的起点,进一步拓展公益平台,切实抓好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师资培训,扩大项目覆盖面、提高项目受益率,为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的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在致辞中回顾了平安教育公益30年的发展历程,从援建校舍硬件建设到教师培训、远程及现场支教到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国平安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教育帮扶之路。
与会的中国科普界专家、企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建立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效机制,以及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科普工作在知识爆炸时代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要构建良好的科普生态,需要多元主体的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王玉平等科普专家,也分别就 AI时代科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系统的教师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加强教师科学素质研究进行了主题演讲。
会上,来自贵州、内蒙古等教育厅、师生代表,就“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在当地乡村中小学实施五年来的成效和经验作了分享,指出项目对培养农村学校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发起,该项目自2019年启动至今,通过捐赠科技读本、配套实验包,实施校长、教师科技课程培训,开展线上线下科学教育活动等形式,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039所乡村小学,有效帮助31万多乡村青少年、2万多乡村学校老师提升了科技素养水平。
五年来,“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秉持“送进去,走出来”理念,带领乡村青少年走进科普场馆、科研院所,并与科技企业积极合作,开展企业科普研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助力乡村科教硬件与服务升级、构筑科教实践多元场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以来,该项目通过直播课的形式,由院士、专家讲授的系列《情景大师直播课》,全网观看量超1.6亿人次,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开阔眼界,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深入乡村;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2021年-2023年,项目举办的“科学教育走进乡村学校”活动,通过科学家“线下入校+线上直播”的方式,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与科学家面对面学习,让乡村老师与一线专家进行直接交流。2022年1月,由《中国科学报》发布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过项目学习的乡村青少年对“科学原理”的掌握提升了26.8% ,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提升了10.1%,对“科学研究”的正确判断提升了6.5%,对“科学课”的喜爱度提升了4.7%,对“科学应用与实践”比例提升了7.8%。此外,“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还在2023年发起“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青少年走进科技企业,面对面感受先进科技,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平安表示,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将继续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为科技强国、民族复兴贡献平安的力量。
(平安养老险广东分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