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网

弘扬书法文化.助力文化强国—著名书法家周和林

2023-04-24 17:44   来源: 第一健康网    阅读次数:3113

 


周和林 1950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学生时代即习书法美术,1984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美术书法进修班,师承胡问遂,钱茂生等名师,曾获得“ 上海市职工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神龙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园丁奖等。作品入编《上海书画家篆刻名典》,1984年由赵冷月,钱茂生介绍加入上海书法家协会,原为上海市少年宫,宜川学区艺术学校书法教师,现为上海东方书画院画师、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卫视艺术风采栏目组艺术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现在上海同欣进修学校书法教师,民建会艺专委副主席.中国楹联书研会常务理事,新文艺报副编辑。

2021年5月18日受邀出席2021天津品牌强国论坛暨中国品牌500强发布会,荣获2021书画界十大品牌创新人物。2021年荣获国际艺术名家荣誉称号。由中国互联网联盟、新华网、光明网特邀为2021优秀人民艺术家并进行专题报道。2021年应邀座客海南卫视《艺坛天下》栏目。2022年作品参加《向人民汇报》著名艺术家优秀作品展。2022年受邀参加央视《中国文化人物》节目录制。


 


周和林先生的熔碑帖于一炉,达至形神兼备之境。同时其将金石之气融入行草之中,使行草之作更加雄浑潇洒,苍峻古朴,充盈着一股浩然之气,细察其作,既有米芾的古拙怪异,也有“二王”的清秀飘逸,还有颜体的庄重古朴,使其作品古意盎然,意蕴多姿,观之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叹。

 著名书法评论家——权希军

2021.8.24

  


周和林先生一直在研究两汉的书法,他对两汉的简牍书法有特别深入的体会和实践,汉代的书法有两大体系,一个是碑刻文字,一个是简牍墨迹,简牍墨迹是在碑刻文字出现以前,也就是在造纸术出现以前,古人所采取的一种书写方式,他是把字写在简牍上,像韭菜叶一样粗细的简牍,一般是左手拿着简,右手拿着笔,从上往下写,写的的时候比较自然流畅,那个时期两汉时期从中国书法史看,他是由篆到篆隶,到隶楷变化的一个过程。因为他通行文字,他写文书需要加速,不能天天都是小篆,在简牍的书写方式上就慢慢的草起来了,兴不起来了,简牍的书体是在改造小篆很多解体,特别是小篆进入到汉以后,往隶方向转化古隶的解体之后所出现的一种流变性的一种书体,这种书体成为我们今天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文献,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周和林先生一直在研究汉简,他的书法写得有居延汉简和武威汉简所共有的一些特质,一个就是写的比较自由,因为汉简本身他就是自由奔放,没有完全像东汉的碑帖,像李奇,史晨,曹全这些规范以后的隶书那么有规律,而是一种自由的书法,像我们今天的行书一样,所以他这种随意性非常的强,另外因为他的线条变化大,简牍尺寸小,纵横的幅度并不是太大,所以他在往下使用的腕力这种变化在简书书法中最强。


 


看周和林先生的书法,无论是在用墨还是在解体,有时写的线条特别粗,有时写的线条特别细,精紧不苟,粗的又非常豪放自如,他的书法有强有弱有虚有实,有浓有淡,有粗有细这些对比变化在质朴的这种书体当中显示出了一种节奏感,结字点画当中通过这种节奏抒发他自己的情感,另外我们看周和林先生创作的这个章草也非常有趣,因为章草也是在汉墨出现的,也是过度形的一种书体,他古朴,因为他的那一捺还具有像隶书的参照衍文的特写,最后他的收笔火速感,那种原生性的线条的支感特别的强,章草和他的谏书是一脉相承的,看他整个书体的变化贯穿了一种汉代的书法精神,古朴,执着,有趣,这是他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一个追求。

著名画家、学者、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毅峰评论


 



 



 



 




责任编辑:卢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健康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